古代職場的“君臣之道”
非卿不忠,非朕不明——趙構評岳飛
最近小編有看楊家將系列的電視劇,七子去六子回的場面讓人悲憤交加!然后也看到趙構評岳飛的這句話,怔怔無言。
封建社會的思想很簡單,“學得文武藝,貨與帝王家”,“文死諫,武死戰”大概是一個良將忠臣畢生的追求了吧?
只是若是君王明智,何來文死諫?天下太平,何來武死戰?但若是君王不明智,死諫與死戰又真的值得嗎?古人說忠君愛國,君在國之前,因而太多人寧愿愚忠也要恪守為臣的本分,白白送命。
小編一直覺得明朝和宋朝是兩個很神奇的朝代,好像兩朝都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皇帝,但是兩個朝代卻也在風風雨雨里歷時了兩三百年,實屬不易。
神奇的是,這兩個朝代,我們熟悉的賢臣良將卻也是最多的,重文輕武的宋朝,出現了岳飛,韓世忠,狄青,吳玠,岳家軍,楊家將這樣的武將,不能說最多,但至少,是歷朝歷代武將中最深入人心的一批!
明朝呢?感覺文官好像更有影響力,從開國的劉伯溫到于謙海瑞,張居正,他們的聲名遠大于他們的君主。
相比他們,清朝有為的君主倒是不少,不說康乾盛世,努爾哈赤皇太極他們,就是順治和嘉慶 皇帝,他們為政還都是很有一套,順治推動的漢家文化,嘉慶殺和珅,鎮壓白蓮教起義,都是不錯的守成君主。只是他們的老祖宗都太厲害,顯得他們反而太寡淡了。君主有能,清朝的賢臣就遠沒有他們的君主那么赫赫有名了……
大概君臣之道就是此消彼長,你強我弱,為君者不易,為臣者更是伴君如伴虎。
這個道理在現代的職場生涯中,也同樣適用。在一個公司團隊里,面對領導,有的人崇拜,有的人不屑,大多數人只會停留在抱怨的層面上,卻忘了讓自己變得更加閃亮。真正有才有資格去質疑領導的人,你不會看到他們的質疑,他們只會一步步腳踏實地的讓自己站得更高,看的更遠。 對于管理者而言,現代職場已經沒有岳飛這樣的自我成就的悲劇式人物了。絕對的忠誠不在了,這就要求管理者們,必須要有足夠的才干,足夠的領導能力,才能讓你的屬下心甘情愿的跟著你奮斗。
那么,問題來了,怎樣去形成一支優秀的團隊,怎樣讓你的團隊更有凝聚力,戰斗力?小編貼心提示,來蘇州,找鷹圖,領導我們沒辦法塑造,但是團隊我們有信心成就!